丁仙芝《渡扬子江》赏析:更闻枫叶下,淅沥度秋声

作者:未知来源:诗文网网址:www.52shiwen.com发布时间:1634632003
渡扬子江     丁仙芝     桂楫中流望,空波两畔明。     林开扬子驿,山出润州城。     海尽边阴静,江寒朔吹生。     更闻枫叶下,淅沥度秋声。     作者:     丁仙芝,唐代诗人。一作丁先芝,字元贞。生卒年不详,唐曲阿(今江苏省丹阳县)人,开元(唐玄宗年号,公元713-741年)进士,曾任余杭县尉。     注释:     ⑴扬子江:因有扬子津渡口,所以从隋炀帝时起,南京以下长江水域,即称为扬子江。近代则通称长江为扬子江。     ⑵桂楫:用桂木做成的船桨。指船只。中流:渡水过半。指江心。     ⑶空波:广大宽阔的水面。明:清晰。     ⑷扬子驿:即扬子津渡口边上的驿站,在长江北岸。属江苏省江都县。     ⑸润州城:在长江南岸,与扬子津渡口隔江相望。属江苏省镇江县。     ⑹边阴静:指海边阴暗幽静。     ⑺朔吹:指北风。吹读第四声,原作合奏的声音解,此处指北风的呼呼声。     ⑻淅沥:指落叶的声音。度:传过来。     译文一:     船行到江心的时候抬头远望,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。     扬子驿盖在树林的开阔处,而对面的润州城则矗立在群山中。     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,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。     在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,带来了秋天的讯息。     译文二:     我乘船渡江在中流极目四望,两岸的景物历历在眼,江面一片空旷。北边的扬子驿簇拥着茂盛的树林,南边的润州城掩映在重重青山中。远远的海边水波十分平静,北风吹来江上阵阵生寒。这时候我又听见枫叶在随风飘落,那淅沥的秋声是那么的凄凉。     赏析:     《渡扬子江》是唐代诗人丁仙芝创作的一首秋景诗。此诗八句四十字,抓住了船行江中,人的视野灵活变化的特点来布设景物,构思新颖。诗人感受独特,诗中画面新鲜。全诗写秋景、秋声,都从船上人的视觉、听觉的感受入手,这也是它不同于其他秋景诗的地方。     这是诗人从长江北岸的扬子驿坐船渡江到南岸的感怀之作。此诗写的是秋景:船儿随波漂流,晚秋的天空与水都很清净,扬子驿在树林中闪现出来,润州坐卧在起伏的山冈之中,海边和江边都是寒意浓浓,枫树叶落,传来淅沥之声。从江北的“林开扬子驿”到江南的“山出润州城”,读者似乎看见一条渡船正由北向南开来,还分明见到了诗人立在船头前后眺望的形象。末二句写船近江南,秋声淅沥,用一“度”字,很形象地写出了岸上落叶声飘过江面,送进船上诗人耳中的情景。全诗以“望”字贯通全篇,情文并茂,画面清新,构思巧妙,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。     当年曹操在广陵(今扬州市)看到长江水面辽阔,水势汹涌,直呼为“天堑”,是“天之所以限南北也”。宋朝以前政治、文化、经济的中心在黄河流域的河南、山西、陕西一带,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尚少开发,所以常被视为边陲地区,对做官的人来说,派赴江南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,诗人也不例外。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还算平稳,没有情绪上的反应,但是到了后四句情绪就开始波动了。他到了南岸,发现江边是荒凉阴暗的,江风带有寒气,再加上落叶淅沥的枫树林,诗人突然感受到萧瑟的秋天来了。其实秋天是由北而南的,诗人在扬子驿的时候没有察觉,而到了对岸就感受到这股秋意,这是有原因的。说起来他不是害怕节气上的秋天,而是担心前程上的寒意,因此触景伤情,兴起无名的烦恼,这是受到“得失心”的影响。
标签:
猜你喜欢
八个有趣的对联故事,文雅又幽默

未知

对联形式短小,文辞精炼,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。 对联又称楹联,古往今来,文人墨客留下许多精彩的对联,今天小编总结八幅

30部国学名著,30句至理名言,句句走心

未知

1.《尚书》 玩人丧德,玩物丧志。志以道宁,言以道接。 以戏弄他人为乐,是道德败坏的表现。太过沉迷于某一事物,就会丧失斗

那一年,70岁的李清照,被15岁的小丫头diss

未知

温乎曰: 正确的选择, 就是能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。 哪怕是留有遗憾, 也不后悔。 1 女子无才便是德。 对于这项优良传统